目前,3D打印技術已經在各個領域被廣泛應用,將科技融入到日常生活,給普通人生活帶來實實在在的改變。當3D打印技術以3D電影為先鋒進行我們眼簾時,似乎瞬間3D電視、3D游戲、3D打印等以“3D”冠名新鮮科技詞匯爆發,經過兩三年的媒體炒作,如今3D打印技術在醫療方面的應用已經取得驚人的進展,讓我們一起盤點3D打印在醫療臨床的十大案例。
1、3D打印用于足踝手術手術風險降低
打印出的骨頭和患者真實的骨頭在外形上可以實現1:1的效果,相當于是將患處的骨頭“搬運”了出來。 李亞明介紹,涉及到足踝關節等復雜部位時,傳統影像報告的局限性往往讓專家們“眼見不一定為實”。如何矯形、切口如何設計、要涉及哪些關節,這些都不十分明確。醫生只能依靠以往的經驗一點點地截骨,導致患者的創傷和風險也隨之增加。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骨三科主任李亞明教授介紹,他們年初與湖北嘉一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究3D打印技術在骨科臨床領域的應用,目前主要為脊椎、肩肘、足踝外科、運動關節骨科等復雜創傷,畸形矯正、假體植入等復雜骨科手術提高其“精準性、微創性”。
2、“3D打印技術”進入先心病治療
3D打印制造的人類骨骼組織,為越來越多的患者解除病痛。近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外科課題組首次將3D打印技術應用于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TAVI),成功為一例77歲高齡的主動脈瓣重度狹窄合并關閉不全患者實施了TAVI規劃與導航。
3D打印技術則可將患者的二維影像數據轉化成栩栩如生且實物大小的心臟模型呈現于醫生眼前,并可提供更多傳統影像學檢查難以顯示的豐富信息,從而將上述復雜過程大大簡化和標準化,使得手術更準確安全。
3、3D技術應用于癌癥切除(醫療前沿)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首任執行院長董家鴻教授率領該院肝膽胰外科醫師團隊,利用3D打印技術,成功完成10例膽道癌癥精準根治性切除。通過3D技術實現膽道癌癥的精確根治性切除成為了我國首創。
4、廣東女子患癌肩胛骨被侵蝕3D打印為其換新
據香港《新報》4月16日報道,廣東揭陽市一名27歲李姓女子,不幸患上入侵性巨大肩胛骨腫瘤,如不根治,恐要截肢。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近日首次成功利用3D打印技術,精確制出鈦合金肩胛骨假體,切除腫瘤后再將假體植入,讓李女成為深圳第一名“鐵肩女”。據悉,這次手術醫療花費約10萬元人民幣,李女本月初接受手術后,一、兩天便可出院,預計半年后可完全恢復正常生活。
5、3D打印技術修復頜骨缺損
青年患者張先生因為下頜骨惡性腫瘤慕名來到武漢大學口腔醫院口腔頜面外科就診,該科室的專家采用目前最先進的一款手術設計軟件,術前在計算機上虛擬手術,設計腫瘤切除范圍,與湖北嘉一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將3D打印技術同步設計和制作手術截骨引導板和頜骨重建引導板,成功為患者實施了右下頜骨切除術,同期取小腿腓骨精確重建下頜骨,術后患者面部外觀和咬合功能非常理想,日前滿意地出院了。
6、3D打印應用于牙科
從青島口腔醫院獲悉,現今牙齒錯頜畸形的發病率非常高,七成青少年牙齒存在畸形。該院正畸科專家高楊說,牙齒畸形不及時矯正容易誘發牙周病。
“如今,3D打印技術已經應用于正畸牙套制作。”高楊說,別小看了這個塑料牙套,它可是高科技產品。無托槽隱形矯治器就是3D打印技術的一種產品。首先,牙齒所有的位置信息通過掃描模型或者直接掃描牙齒,技師們就得到一套3D數字模型。然后,醫生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診斷和設計,決定每個牙齒最后應該在什么位置。技師再將所有中間過程細化為一個個小步驟,每一個小步驟牙齒的位置都有細微的差別,每一個步驟都對應一套3D數字模型。最后,將每一個步驟的3D數據打印出模型,再以這些模型為模板,打印出塑料牙套。
7、3D打印指導下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全髖關節置換術
35歲王女士右髖關節疼痛,王女士慕名前來西安交大一附院就診。經該院骨科的仔細診查,確診王女士屬于“右髖關節先天性脫位”,右下肢較左下肢短縮6cm。經過周密的術前準備,在手術室、麻醉科的大力配合下,李曙明教授、楊益民主治醫師等醫護人員歷時2小時,為張女士成功開展首例3D打印指導下成人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全髖關節置換術,術后右下肢也恢復了與左下肢等長的長度。
8、3D打印矯形器會更加舒適體貼、效果更佳
通過在一些醫生以及患者那里我們了解到,大多數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經常會面臨矯形手段與輔助工具不能靈活調整的問題。患者在初次使用矯形器時常常感到不舒服,他們的腳從來沒有真正與矯形器完全匹配。傳統的矯形器使用石膏模具,其中有太多的估計的環節,導致矯形器的擬合效果差。
通常我們通過掃描儀對患者肢體進行高精度數字掃描,公司技術人員根據不同病人的特點,特定功能需求,進行數據處理,包括設計矯形器,調整修復三維模型,然后通過JOYE的專有軟件為患者創建精確的數字三維模型,最后利用先進的3D打印技術制作出完全附和患者肢體的矯形器。
9、12歲男孩植入3D打印脊椎為全球首例
日前,北京大學研究團隊成功地12歲男孩明浩身上植入了3D打印脊椎,這屬全球首例。據了解,這位小男孩的脊椎在一次足球受傷之后長出了一顆惡性腫瘤。為了阻止癌細胞的擴展,醫生不得不選擇移除掉腫瘤所在的脊椎。不過這次的手術比較特殊的是,醫生并未采用傳統的脊椎移植手術,而是嘗試先進的3D打印技術。
10、顱骨重建,3D打印鈦網植入物
中國陜西西京醫院的外科醫生(西京醫院整形外科顱頜面中心主任舒茂國教授、神經外科劉衛平教授主刀,眼科胡丹教授參與了此次手術)為中國的農民老胡打印了一個3D鈦網植入物,用于治療其從三樓墜落所致的左腦損傷。此次事故嚴重損害了他的大腦,以致醫生們不得不移除一塊手機大小的顱骨。醫生們希望該移植物能夠幫助老胡的頭部愈合,使其重獲說話與書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