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這一工業4.0時代的數字化制造技術,從最開始的打印零件、打印模型,到打印衣服、車子、房子,再到打印糖果、巧克力、餅干、披薩等美食,以及現在正快速發展的3D生物打印,仿佛未來任何東西都可以3D打印。近日,英國《自然·通訊》雜志最新發表的一項技術成果稱,美國科學家研發出一種3D打印的微孔支架,可以支持小鼠卵泡細胞發育,并可用于恢復手術絕育小鼠的卵巢功能。這是首個利用3D打印設計出的功能正常的可移植卵巢。該成果生理上支持懷孕,但是,該方法目前僅適用于小鼠。由于人類卵泡會快速變大,尚不清楚這種支架方法是否能支持移植的人類卵泡存活。
與此同時,國外媒體報道稱,在不久的將來,一款新型的3D打印“仿生皮膚”將使機器人用觸覺感知到周圍的世界。研究人員還表示,這一成果使我們向在人類身體上直接“打印”電子設備的目標又邁進了一步。
看到兩則新聞,單身狗們的內心一定非常希望3D生物打印技術能夠發展得更快一些,最好以“光速”發展,早日打印出他們的“男朋友”或“女朋友”!(真是想太多!)
3D生物打印技術并不像工業制造里的3D打印那樣只需要有相應的材料和3D模型數據就可以打印,目前,3D生物打印的細胞只能在3D環境中才可以維持正常的細胞間相互作用。我們離用3D打印技術去打印可移植的復雜內臟器官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