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從1984年發(fā)展到至今,3D打印技術的逐漸成熟,應用的領域也從之前的實驗室拓展到珠寶、服裝、食品甚至是藥品等領域。那么現在國際上3D打印發(fā)展情況如何,下一步又要去向何方呢?
3D打印從84年到2005年一直處于工業(yè)應用階段。桌面3D打印機已經存在了幾十年,然而價格下降到實惠的程度也只是現在。從2005開始,一個非常與眾不同的3D打印市場趨勢開始出現。這就是業(yè)余愛好者的數量激增,一直到2015年發(fā)展到現在這個勢頭越來越明顯。
麻省理工學院的Self-Assembly自組裝實驗室一直致力于研究自組裝和可編程材料技術。今天,3D打印機有能力從打印藥片到打印食品實現個性化定制。不僅可以將對象打印出來,而且可以將預期的功能也嵌入到設備中。例如,當打印一盞燈的控制裝置的時候可以將線路板結構和其他控制裝置打印進去,形成功能結構件。
如何實現可定制的材料打印?材料本身,如金屬、玻璃、木材、陶瓷都有其獨特的屬性,3D打印可以將這些屬性激發(fā)出來。麻省理工在研究中實現了一系列的探索,包括用木材制造一個燈絲形狀的產品,將木材的顆粒打印到材料上,并通過像增加水或改變房間里的濕度的方法來激活材料。這樣的“燈絲”在濕度作用下能夠彎曲或折疊。
另外一個案例中,麻省理工在紡織品中打印了特殊的材料使得服裝可以創(chuàng)造打褶或簇絨的效果,這項技術允許更多的細節(jié)和定制化圖案產生,并且使得3D打印的對象具有極其仿真的外觀和真實的感覺。
麻省理工認為3D打印只是個工具,如何用好這個工具就像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目前金屬加工、激光切割、水噴射和其他技術都開始與3D打印結合起來了。越來越多的混合設備使得科研人員可以做很多之前不能做的事情。
在軟件革命之后是硬件革命(計算機技術結合制造),現在又迎來了“智能材料的革命”,材料科學正在蓬勃發(fā)展。麻省理工正在推動材料發(fā)揮到材料的極限,以我們從未見過的功能實現出來。
在軟件方面,據了解,e鍵打印(ejdyin.com)平臺自主研發(fā)新系統(tǒng),徹底革除了傳統(tǒng)模具打印人工報價的服務弊端,實現用戶在個人PC端自動上傳模型,系統(tǒng)1分鐘自動將所有打印材料的打印價格全部顯示出來。在不久的將來,e鍵打印的工作人員將開發(fā)更加豐富的系統(tǒng),讓用戶體驗更加良好的3D打印服務。
3D打印的一大優(yōu)勢在于可以實現大規(guī)模定制化生產。而個性化通常需要專業(yè)的建模人員來幫助實現,然而Nervous System卻通過編程來讓普通的人們“玩實時設計”。在這種情況下,通過使用瀏覽器就可以對結婚戒指的設計作出調整。不僅Nervous System的技術給用戶隨意改變形狀的酷爽體驗,客戶還可以改變是如何影響成本的。把設計放到客戶手上,這是3D打印又一發(fā)展趨勢。在e鍵打印平臺上,用戶也可以實現個人飾品的風格化設計,直接與設計師一對一交流,設計出自己專屬的商品。
設計思維上來說我們受傳統(tǒng)的設計思維束縛和影響太多,要突破思維的限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更多的時候往往不是技術的限制而是心態(tài)的作用。
另一方面,3D打印尤其是金屬3D打印每往前走一小步都是充滿了探索的過程,尤其是打印尺寸,大一點點往往對設備體出來的挑戰(zhàn)是巨大的。然而,3D打印在前行。
未來
The future
1981年的時候一臺賣75000美元的3D打印僅僅三年后,價格就下降到21000美元。價格越來越變得不成為制約3D打印發(fā)展的因素。而2015年,全球的3D打印機發(fā)貨量約150000臺。
很快,當我們回首看這150000臺就不會覺得有多么不可思議,而是覺得很正常。技術本身在朝著探求其技術極限與可能性的發(fā)展方向轉向探求其技術意義和社會價值的方向發(fā)展。同時,3D打印工業(yè)級的精度愈加精準、范圍愈加擴大,為用戶提供更加多元的3D打印選擇。在e鍵打印(ejdyin.com)平臺上,擁有上百臺工業(yè)級3D打印機,用戶可以根據模型的實際需要選擇不同的打印方式。